2013年11月10日 星期日

如果有一天,我們沒有了閱讀的自由。


真的想像不了,不能閱讀我們的世界會變成什麼樣子。昨天去了看{圖書館戰爭},很有意思的一部電影,改編自日本女作家有川浩的同名小說。中文版小說的封面顏色十分斑斕,有點過份可愛。好了,看畢電影,打算去買回三本小說來閱讀。

閱讀是思想的一部份,電影貫穿的是,圖書隊力抗強權,誓死保衛人民的閱讀自由,思想自由。在高牆之下,我們全都是卵。想像不了啊,當{1984}的世界在現實中發生,當{華氏451度},{我們},{盛世}裏所描述的電影情節不再是虛構的事。嗯,我們都不能閱讀,不能享受思想上的自由飛翔,是多麼可的事啊。

我們的世界會變成這樣嗎,我們的世界為什麼會變成這樣子?

自由是一點一點的被褫奪,整個過程是一步一步的不斷被侵蝕。像溫水煮蛙一樣,不經不覺的。就像電影所說,世界會變壞,是因為人們的冷漠。以為事情與自己無關,是以不出聲不發言不行動,到最後如夢初醒,但事情已到了無可挽回的地步。

所以嘛,這類電影裏,往往會有力量微小但仍堅持維護真理,自由的媒體在。他們聲音小,但理據充足。不斷發出微弱的吶喊,喚醒沉睡的人們。是呀,是喚醒他們。只有人們,才能成為人們自己的主人。

每次看這類電影後,就會很感動,很熱血;同時,又覺得很悲哀很孤單。我們的城市越變越差了,但人們卻仍未醒覺。我們可以做些什麼呢?除了繼續發聲,繼續寫字,繼續向別人述說之外,我們可以繼續做些什麼呢。


2013年11月4日 星期一

才華這回事。

文壇也好,世界也好,大多數時間也是殘酷的。身為一個作家,最令人振奮的事莫過於寫出一個又一個讀者愛讀的故事。但是,創作力會枯竭嗎?才華會有用完的一天嗎?

我最喜愛的書是{蘇菲的世界},是名副其實我最喜歡的。但是,賈德的其他書,看得我胃都翻倒了。我有想過是不是先後次序的問題,如果我先讀{紙牌的秘密}感覺是不是會好一點?但這也解決不了作家那曇花般的才華乍現。

嗯,這樣其實很可惜的。

同樣的情況,發生在羅琳身上,已經寫了最好的;寫不出更好的嗎?我愛哈利波特,但是臨時空缺,我是用迫的要自己完成。

你情願平均的好,靜靜的拾級,還是轟轟烈烈的平地一聲雷?有沒有中間,有沒有不是非黑即白的發展?

丹布朗的{達文西密碼},優秀,震撼,叫人難忘;之後的{天使與魔鬼}和{失落的符號},換來的只是連串失望,我覺得他的第一本著作{數位密碼}寫得比這兩本還要好。

那麼,現在的{地獄}呢。閱讀了四分之一,感覺不賴。希望丹布朗可以能說服讀者如我,繼續追看下去。

有關才華,究竟是怎麼的一回事?才華是由內而發的,連綿不絕讓你信服的。一次不是才華,接二連三的才是。{1Q84}內小松向天吾說,深繪里沒有下一次的了,她再也不能寫出這樣扣人心弦的故事了。

對作家來說,有什麼比這件事更為殘酷呢。


2013年11月3日 星期日

是誰來釐定玩法?

看了麥浚龍的彊屍,不錯,嗯怎麼說呢,就是看到一個年輕人很俾心機去完成一件創作。我不是靈異片的常客,所以在看著看著,有點不在狀態。應該是不熟悉那一個劇種的語言和表現方式吧,但到後來,呼,驚歎了,很好。

值得推介的一齣電影。

說到麥浚龍,不得不說余文樂和蕭正楠吧。印象中,他們好像是同屆新人。蕭先生說麥先生的一句{邪不能勝正}言猶在耳,哈,多少年後的今天,他們各自懷抱著不同的人生。當導演的當導演,電視劇的電視劇,和名人打邊爐的繼續打邊爐。

以前應該做夢也想不到吧,各自的道路。為了一個破獎爭得你死我活,結果是,哈,大家都去了一個新領域闖開去。

人生這回事真有趣,就像電影內所說吧,現實比電影更荒謬。不知道呢,見到一班不能代表我的政客整天在胡言亂語,真的一肚氣。是誰在釐定玩法的呀,為什麼我一定要臣服於你,為什麼你有發言權而我沒有?

很乏力呀這樣的社會。

2013年10月31日 星期四

見山。

不記得從哪兒讀到,只要連續二十一日做同一件事,就能培養成為習慣。孰真孰假難以驗證,我猜是心理的因素居多吧,唏,二十一天你都捱到了,怎麼不能維持更久的時間呢?於是習慣會像祝福,或像詛咒般的日復日,年復年的接續下去。

一日很長,一年卻很短。尤其是當人越長大,越發現時間以自由落體的方式不推斷向下拉。如果每天積少成多培養好習慣,我猜那將會是不簡單的人生吧。不過正正因為人有惰性,有血有肉,所以才不致像一部機器般容不下絲毫偏差。

再讓我從來一遍的人生,應該不會比現在好得多少。所以就這樣子大步走下去,用自以為良好的感覺繼續玩這場遊戲。

大學時有一位教授曾說過:嗯嗯,同學們,你們知道什麼是{見山是山,見山不是山,見山仍是山}的境界嗎?那時的我不太明白,話中的意思。還覺得他故弄玄虛,現在才覺得,這句說話真的很引人深思。

情況就像張三豐教張無忌{忘了}一樣。先學規矩,隨心所欲再破除規矩。那座山,也會不同了樣子。

學了習慣的規矩,可不可以破除習慣本身,成為內化的東西呢?


2013年10月29日 星期二

要怎樣的世界。

年輕時和朋友常常把{改變世界}四個字掛在咀邊:如果有一天我們去到能稍微作主的位置,我們會不會像{大人}一樣保守、迂腐,只想著鞏固和維繫既得利益呢?那時候的我們,緊握拳頭、血脈賁張,立場鮮明:世界是黑色的,世界是白色的。

感謝每個時代的先驅和智者,由下而上,然後我們才能走到這兒。黑奴可以解放、女孩可以讀書、我們可以大聲疾呼任何人的不是而不怕被秋後算帳。

一想到這裏,就覺得很不簡單。一想到這裏,就很害怕有一天我們這些唾手可得的權利會被奪去。

有幻想過自己變成小眾的樣子嗎?

小時候班裏總是有些頑皮的同學,明明聰明得很卻又故意不按照老師心意、學校規矩行事,弄得被標籤壞學生的下場。多少天份被埋沒了,於是在這些制度下就剩下我這類懂得裝乖的孩子按部就班的被馴養下來。

有時我覺得,早慧的根本是他們。

不一樣並不是過錯。為什麼一定要跟隨你的玩法呢?

沒有為意,是因為我們從來不在小眾的位置上。如果你是二十年代的女性,如果你是二十年代的黑人女性,如果你是二十年代的黑人女同性戀者……想像到嗎。真的想像不了,那是個多麼可怕的情境。

但是我們都走過了那黑暗的時代,於是乎啊,就忘了有很多權利不是與生俱來,是靠我們前人不斷去爭取回來的。

所以,我常常提醒自己的心,無論怎麼樣都好,無論怎麼樣都好,不要忘了世界上還有一些,跟我們不一樣的人在承受身心痛苦。就設身處地多想一下,如果你是他們,會有怎麼樣的感覺。

因為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世界不要用刻意改變,尊重就行了。

2013年10月28日 星期一

失去不是減法。

想了很久,四年來沒有在這兒執筆的我,第一篇文章的標題該叫什麼才好。叫《致時間大哥》好嗎?略嫌過於露骨,叫《00:00》卻又過於裝帥。今天收到朋友寄給我的信,信內她向我分享了一句話:

 {失去不是減法,而是加法。}

 心裏一陣感觸,多麼鼓舞的一句話啊。一路走來,負的重越來越多,相對的,拋下的也很多。曾經擁有多少人,和被誰擁有;最終我這個總和是經過多多少少次加減而得出的結果。視乎看減的部份,還是加的部份吧。我還是我。

今天回頭一看,很錯愕,原來以前的我,文字所呈現的色彩是那麼灰濛濛的。不堪入目嗎?不是,而是人真的會被時間一點一點的模造而不自知。我親愛的時間大哥,那個曾經要在我身上輾過回憶的暴戾,那個現在撫平我創傷的溫柔。說什麼都是假的,對時間大哥懷著的,是無可奈何的折服,是五體投地的敬佩。 哈,在時間面前,人類是多麼的渺小。

 要投降嗎?才不,時間大哥,我要與你共舞。珍惜這最好的年華,就在當下的一刻,花盛開了,蝶兒翩然,為什麼要怕,為什麼要怕,那終究會降臨的落霞。不明白為什麼要悲傷,偏要悲傷,花不就是戀過蝶嗎,蝶不正是為花逗留過嗎?

 說了不會做的事情,現在卻做了。斷然不會喜歡的書目,現在愛不釋手。如果認真來看,那時情感分明的我大概會覺得,現在的我好難以理解。立志當記者卻去做公關,喜歡港聞但從事娛樂,討厭強權又受僱於財團。比小說更離奇,一個對,不做過不知道自己有能力駕馭,自己會喜歡,和自己會怎麼不喜歡。

所以嘛,我說,人生分明是加法。伴隨著那未知的探討,我覺得怎麼個算法,我還是擁有的多。